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建昇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高齡者常見的眼疾,屬於自然退化疾病,致病因子可能為遺傳或紫外線暴露,嚴重的話會造成視力永久喪失,通常在視覺上會出現視力模糊、物體變形、線條扭曲、中央視力受損等症狀,又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病變。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屬於緩慢進行的退化,目前無有效藥物治療,建議患者適量補充葉黃素以延緩惡化 :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底會出現黃斑部出血、水腫等症狀,造成視力急速變差,治療方式分為雷射光凝固法、光動力療法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三種。吳建昇表示、目前施打抗血管新生制抑制劑臨床上的主流並可有效改善視力。
過去施打抗血管新生抑制劑無健保給付,許多患者施打幾針後,因無法負擔費用而放棄治療,只能看著勢力漸漸喪失。所幸目前健保已開放申請,符合條件者最多單眼可給付7次注射,去年起加入給付效果較持久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可減輕患者負擔,相較於其他抗血管新生抑制劑若以每個月積極治療、此藥則可減少施打次數。
吳建昇強調,治療原則上還是會依據患者病情、評估有效性、安全性及經濟狀況來做考量,患者在導入期後平均2個月需要注射一次,而後追蹤觀察,大部分病患都可控制病情。
為及早診斷及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吳建昇建議可至醫院診間索取【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自行初步篩檢。若發現方格中心線條扭曲、模糊、顏色不同或中央視野產生盲點,便有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另外高危險族群如60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有吸菸習慣的民眾也建議每年需做視網膜檢查,降低致病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