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霓醫生選單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真情台灣』百大良醫 陳珊霓醫師4-1


從她的雙眼看出去  生命真美、真好
她最大的夢想—-眼科
她看過的美麗世界,每個人都有分享的權利
每一雙眼睛,都是一個小世界,一花一天堂
希望每個來敲門的人,都能帶著微笑重新打開靈魂的窗
即使當『無常』來敲門,即使一切重新來過,也不願放棄這雙擁有助人能力的雙手
用心看世界,這條路上,她不孤單,最初的熱情支撐著她一路向前
台大畢業的她不留戀於都會繁華生活,也看到了許多『中南部』的病人因交通的不便與經濟考量往往沒有辦法受到最好的治療而放棄了已生病的眼睛,不管是哪個地方的病人都應該受到最好的照顧,因此她決定到彰化讓更多即將放棄眼睛的人們,讓他們重新看見世界的美好,
她是永遠不放棄每雙靈魂之窗的良醫—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珊霓主任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老夫妻視線模糊同摔車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建昇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高齡者常見的眼疾,屬於自然退化疾病,致病因子可能為遺傳或紫外線暴露,嚴重的話會造成視力永久喪失,通常在視覺上會出現視力模糊、物體變形、線條扭曲、中央視力受損等症狀,又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病變。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屬於緩慢進行的退化,目前無有效藥物治療,建議患者適量補充葉黃素以延緩惡化 :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底會出現黃斑部出血、水腫等症狀,造成視力急速變差,治療方式分為雷射光凝固法、光動力療法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三種。吳建昇表示、目前施打抗血管新生制抑制劑臨床上的主流並可有效改善視力。
    過去施打抗血管新生抑制劑無健保給付,許多患者施打幾針後,因無法負擔費用而放棄治療,只能看著勢力漸漸喪失。所幸目前健保已開放申請,符合條件者最多單眼可給付7次注射,去年起加入給付效果較持久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可減輕患者負擔,相較於其他抗血管新生抑制劑若以每個月積極治療、此藥則可減少施打次數。
    吳建昇強調,治療原則上還是會依據患者病情、評估有效性、安全性及經濟狀況來做考量,患者在導入期後平均2個月需要注射一次,而後追蹤觀察,大部分病患都可控制病情。 
    為及早診斷及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吳建昇建議可至醫院診間索取【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 自行初步篩檢。若發現方格中心線條扭曲、模糊、顏色不同或中央視野產生盲點,便有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另外高危險族群如60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有吸菸習慣的民眾也建議每年需做視網膜檢查,降低致病風險。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看的到卻抓不到,再不就醫小心失明

健康講座
首頁 >  健康講座 >  陳珊霓 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
當心用眼過度,愛護靈魂之窗
Oct 18,2013
Talk1
看的到卻抓不到,再不就醫小心失明
iCare愛健康–Oct 18,2013

字級大小: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常見老年性疾病,
老年性的眼睛疾病還包括像白內障等等
只要白內障手術一開,病人眼睛就會回
到年輕時候透明的水晶體。青光眼也是
常見的老年視力殺手,目前是靠點藥水
為主;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比例也越來越
高,以前是沒辦法治療的,但現在有些
方能幫助患者延緩眼睛的退化。

40歲以上老花眼是無可避免的,年紀大
了之後,因為有老花眼,眼壓的調節不
是很好,會讓我們的是神經因為眼壓升高,而慢慢凋亡,出現青光眼;但有些人他的眼
壓並不高,我們稱之為低壓性的青光眼,可能因為年紀大,血管慢慢硬化,也會造成神
經凋亡,等到症狀嚴重時才來檢查的話,通常都已經是末期了。

白內障通常是55歲以上的病人,白內障是水晶體的疾病,水晶體負責把外界的影像聚
焦在視網膜上,年紀大了之後,水晶體老化,纖維會變混濁,使得光線穿越度不好、或
是光線進來之後會散射開來,網膜沒辦法得到具體的成像,主要的症狀是視力模糊、怕
光。目前的白內障治療是非常有效的,病人開完刀之後視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復,而
且傷口很小。

黃斑性病變分為多種,黃斑部病變需要打針的只有一種,是新生血管性的黃斑部病變,
也就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中的濕性黃斑部病變,如果你得到的是乾性的黃斑部病變,打
針是沒有效的。

不管是乾性或濕姓的黃斑部病變,所看到的影像都是模糊的,看東西看不準,譬如去夾
菜明明看的到,卻夾不準;我們判斷一個物體要有立體感,需要兩眼視力都好,可能一
隻眼睛有黃斑部病變,另一眼功能還不錯,可能還沒什麼自覺,通常比較敏感的會發現
看東西的立體感變差了。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1. 免縫線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累計施
    行5000例以上,經驗豐富,為全國之冠

2. 視網膜剝離及破孔之雷射及手術治療

3. 飛蚊症

4. 糖尿病網膜病變之雷射與手術

5. 各類網膜血管疾病

6. 各類黃斑部疾病之雷射與手術




7. 葡萄膜炎及虹彩炎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視力保健-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 針劑治療救視力防失明

視力保健-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 針劑治療救視力防失明
2016年03月16日 04:09 廖珮妤/台北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珊霓醫師。
雲林一名50歲男性,因視力減弱、開車常發生擦撞,就醫後發現視網膜下有積水,經醫師診斷為罹患「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治療後積水逐漸消失,視力從0.1回復到0.3,不料患者認為視力恢復,就沒有繼續就醫追蹤,3個月後復發,導致眼睛大出血,險些失明。
收治這名患者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珊霓醫師指出,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亞型,透過眼底攝影會發現,患者的黃斑部除了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外,更會出現一顆一顆息肉狀、不正常的大血管突起,且出血情況較為嚴重,約有一半以上的溼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屬於此型。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治療方式有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施打雷射、光動力療法等。


陳珊霓表示,傳統雷射會破壞整層視網膜,視網膜無法再生,除非病灶離黃斑部中央非常遠,才會考慮雷射。光動力療法則是選擇性破壞新生血管 可大幅降低對視網膜的損害,而針劑對視網膜幾無傷害。
由於舊型的血管新生抑制劑改善積液的效果不一定很完整,因此過去多以打針再視病情搭配光動力療法,讓積水消失得較徹底。現在有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許多病人毋需光動力療法,即可讓積液吸收、改善水腫,因此許多醫師會將打針當作第一線治療,前3個月一個月注射一針。但有些醫師打針後,視情況需要輔以光動力療法,希望減少打針的次數。
陳珊霓提醒,「千金難買好視力」,不管用哪一種療法,應注意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本身容易復發,必須長期追蹤及適時治療,且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查視線是否有黑點,盡早就醫,控制好三高、戒菸並攝取深色蔬菜、外出配戴太陽眼鏡,皆可減少致病的危險因子。
(中國時報)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眼疾患者有福 新藥搶救「視」界

眼疾患者有福 新藥搶救「視」界

優活健康網 2016/11/20 05:40(1天前)
http://dreye123.blogspot.tw/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70歲的張先生年輕時兩眼視力皆1.2,每天看著電腦工作15小時,9年前張先生突然左眼視力模糊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微弱的光線,原以為是太疲勞,點了眼藥水也沒改善,至眼科檢查結果發現,張先生左眼視力從1.2瞬間降至0.03近乎失明,後來確診罹患「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

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加上光動力療法


         患者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加上光動力療法,治療7年後產生抗藥性,醫師建議使用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Anti-VEGF)」,至今恢復良好,左眼視力也改善許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統計指出,全球約有2.85億人口視力受損,其中有3900萬人失明,50歲以上的失明人數佔總失明人口82%,隨著全球邁入高齡化,越來越多人因慢性疾病及衰老退化,造成視力損害,甚至失明。


主宰視力、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功能


        常見中老年人的眼睛疾病,最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又稱作視力的隱形殺手,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醫師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主宰中心視力、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的功能,黃斑部常見疾病包含: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俗稱眼中風,CRVO)。


陸續增加3種適應症的健保給付


        翁林仲醫師說明,衛福部陸續增加另外3種適應症的健保給付,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CRVO),讓過去視為眼癌的黃斑部疾病,多了一個治療選擇。


        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Anti-VEGF),直接作用在黃斑部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因子,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的生長與減少視網膜積液滲漏,且不會傷害到周邊正常組織,健保給付後將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也能讓患者擁有一個新「視」界。

       
        陳珊妮醫師針對此篇報導談到,這群患病的病人很廣,年齡從50隧道70幾歲都有,之前健保沒有給付時,對於在工作上與生活自主需要良好視力的這群病人與家屬是很大的負擔,現在健保給付之後病人可以得到比較適當的治療,對他們工作上得到幫忙,並且提升自主生活的能力,以本人治療的經驗來看【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治療的成效良好,幾乎對所有的病人都能得到視力的改善,並且得到很好的維持,是病人的一大福音。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陳珊霓 醫師 小檔案(San Ni Chen)



===================================================================
台大醫學系畢業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82-1989)
台大眼科住院醫師
台大眼科總醫師
台大眼科兼任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美國杜克大學眼科中心研究員
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Medicine
 Chu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Medicine 
Chu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








現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Chief, Attending Doctor,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專長
==================================================================
2008年即實施免縫線微創視網膜玻璃體切除手術,累計施行5000例以上,經驗豐富,為全國之冠
視網膜剝離及破孔之雷射及手術治療
飛蚊症
糖尿病網膜病變之雷射與手術
各類網膜血管疾病
各類黃斑部疾病之雷射與手術
葡萄膜炎及虹彩炎


媒體採訪等露出
===================================================================
視力保健-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 針劑治療救視力防失明

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治黃斑部病變添利器

Pchome 愛健康

老夫妻視線模糊同摔車 原來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黃斑部病變未治療恐失明 眼科醫學會籲護眼 

 糖尿病控制差 她黃斑部水腫險眼瞎

良醫健康網-陳珊霓主任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服務單位


彰化基督教醫院

總院住址:500彰化市南校街135號  

總院電話:Tel/04-7238595 Fax/04-7232942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




眼科就診需3.5小時之地 陳雲址深埋恆春的醫者之心


3857_眼科就診需35小時之地_陳雲址深埋恆春的醫者之心_2
賈力耕醫師、陳雲址醫師等參與山地部落巡迴醫療。
【記者夏俊明採訪報導】55歲因身體因素提前退休,移民美國持續進修並在教會參與事奉的陳雲址醫師,在一天早晨起床後,美好的生活裡突然埋下生命境遇大轉變的因子,不為他因,正是在靈修中,神透過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光照他:若是不善用神量給他的醫師恩賜,那就只是過著把1000兩埋在地底般的生活。
那早,在陳雲址於美國已定居四年多的當下,他做出決定,與太太共同尋求回台灣的可能性,要在最需要的地方一邊行醫一邊傳福音。隔年,眼科權威的陳雲址選定完全沒有眼科的恆春半島作為成為落腳之地,今年已經是他把專業生命深埋在恆春基督教醫院第21個服事的年頭。
今年九月,恆春半島遭受莫蘭蒂颱風侵襲,一名民宿業者的眼睛受傷緊急送往恆基,83歲的陳醫師頂著大風雨從家中趕來醫院,予以治療,讓這深埋在恆春的醫者之心,再度被社會關注看見。同時也點出,恆春的醫療資源,或說恆基的醫療宣教使命,仍需要有年輕的醫師繼續一棒接一棒地,傳承下去。
小時多病 立志行醫
出生在日據時代的陳雲址,小時候因體弱多病多次尋醫,感受到當醫生解除人痛苦是如此寶貴有價值,視成為一名醫師為夢想。
身為家中第二代基督徒的他,小時候就被媽媽帶到住家附近的鳳山長老教會聚會,在上帝的保守中一路求學順利,在國防醫學院畢業後結了婚,隔年生下長子。原本,陳醫師打算往婦產科發展,然而長子在一歲時罹患眼疾,為了讓孩子得到好的照料,就決定轉往眼科發展,負笈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進修眼科專業,並在美國夏威夷大學進修醫院管理。
陳雲址曾下部隊擔任軍醫兩年後,轉往三軍總醫院一路做到眼科主治醫師。滿十年後退伍的他,在台北開設信望愛眼科。在神的恩典中,當時前往就診的病患非常多,然而陳雲址在年過半百後,深感體力不如從前,加上舊疾復發,55歲那年決定把診所交棒,提前退休到美國調養身體。
蒙呼召返台 投入台灣尾醫療需要
一天早晨,陳雲址於靈修時讀到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有感動是上帝藉由這段經文要對他說話。原來,當陳雲址去到美國後,就沒有繼續行醫,而該段經文讓他驚覺自己就像是那領了1000兩銀子的僕人一般,即便有著眼科的恩賜,卻選擇埋在地底下不使用了,這並不討神的喜悅。
心裡決定後,陳雲址用了一年時間與妻子一起禱告尋求,知道自己該回故鄉行醫、傳福音。而既然要善用恩賜,陳雲址心裡的打算是選定要去到最需要眼科專業的地方。隔年他回到台灣,走了台灣一圈,來到當時從未去過的恆春半島,住在恆基一週,觀察當地的三個需要:環境上是否真缺乏眼科、如何開始預備相關儀器與藥物、福音工作進展的方向。
1995年的恆春半島還沒有快速道路,要看眼科必須花三小時半的車程到屏東市或高雄才能就診,因為整個恆春半島並沒有眼科醫生。陳雲址看見需要,並在心底滿是平安下,一住至今就再沒有離開過。
陳雲址回憶,對於從沒有眼科的恆春半島來說,要讓居民知道並相信在恆春也有眼科,除了得有好的宣傳策略,陳雲址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禱告上。他相信,只要是帶著服事與服務的心,神會把有需要的病患帶到醫院來。
於是,陳雲址在1995年二月搬到恆春,三月正式看診,週一至週五早上八點到中午看診,下午開刀;病患從一天只有3個人開始,到後期一個早上就湧進60名眼疾病患。多年後,恆春才有了第二位眼科醫師出現。
每次看診,陳醫師總會為病患禱告,尤其是需要開刀的病患,無論信主與否,「當我在手術台上邀請病患一起禱告時,沒有人拒絕的」,同時也感受到禱告帶給手術過程的順利與平安。
3858_眼科就診需35小時之地_陳雲址深埋恆春的醫者之心
陳雲址醫師外出為病患看診。
山地醫療巡迴 醫身體也醫生命
對陳雲址來說,來恆春行醫印象最深刻的是山地醫療巡迴的服事。「在那之前,我還沒有去過原住民部落」陳醫師回想,當時部落的傳統巫醫文化特別提到年紀大的人本來就會看不見,「如果硬要重新恢復光明,就會折壽」。如何讓部落許多罹患白內障、還可以藉由醫療重新恢復光明的長輩們願意接受手術治療?陳醫師說,確實很不容易,但在很多的禱告後,終於有一位年紀70多歲的老婆婆願意接受治療,術後就成了「活廣告」,家人非常感動開心,從此也改善了部落族人對於醫術的信任,有了更多機會為福音開門。
回憶過往來到恆春行醫的日子,陳雲址想起許多有別於城市的溫暖人情,同時也感慨早期的醫病關係,醫師只需要想著盡力救人,但如今卻多了一層自身安全的考量。陳醫師說,今天的體制把醫療行為當作消費行為,「這是很大的錯誤,因為醫病是醫師按著天職在賣命,也需要病患很大的信任,絕不是一樁買賣的互動」。
3858_眼科就診需35小時之地_陳雲址深埋恆春的醫者之心_3
今年已經83歲的陳醫師,持續守護著恆春半島居民的靈魂之窗。
去到最需要的地方行醫
在恆春服事20多年,陳雲址感恩的是神還賜給他夠用的體力與視力,讓他還能繼續為需要的百姓看診。他也深深感動,在恆基的服事裡,全院就是一家人,是真正在信仰中的弟兄姊妹,而這樣的關係是其他醫院少見的;「我更沒有忘記師母給我的協助,無論多忙,她總是陪在我身邊…」。
感恩之際,陳醫師也提到,雖然時代在進步,恆春的醫療資源仍舊欠缺,尤其現在的醫學已經進步到「次專科」,但現在恆基次專科仍需要仰賴從台南或屏東來的外援。他懇切呼籲年輕的基督徒醫師要讓自己的生命擺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時對仍在學的醫學生勉勵,務要讓自己在學時期就好好扎根專業基礎,讓自己畢業後可以獨當一面。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生命長短在神手中,但如何生活除了靠神帶領,也需要自己努力。對醫生來說,最重要的努力,除了醫術,還包括去到最需要的地方。」陳雲址醫師要向這世代的年輕醫師表示勉勵與鼓勵,盼望一起奔走這一條醫療宣教的路!
3858_眼科就診需35小時之地_陳雲址深埋恆春的醫者之心_4
陳雲址榮獲第十屆醫療奉獻獎。(恆基提供)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96989#ixzz4Q497Ks4P



  陳珊霓醫師     陳珊霓醫師